全面调查 掌握排污底数
——2017年底,全省普查对象数量119298个(不含移动源),其中工业源83596个、生活源15994个
开展污染源普查,是助力安徽绿色发展、摸清生态环境底数的一次重大省情调查。此次普查历时3年,标准时点是2017年12月31日,时期资料是2017年度,经历了前期准备、全面普查和总结发布三个阶段,对全省近12万个普查对象进行了全面调查,获取了工业污染源、农业污染源、生活污染源、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移动源相关基本信息和污染物排放信息。
全省各类污染源基本情况如何?普查摸清底数。2017年底,全省普查对象数量119298个(不含移动源),其中工业源83596个、生活源15994个、畜禽规模养殖场17224个、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2354个、以行政区为单位的普查对象数量130个。合肥、安庆、阜阳、宣城、六安5个市各类污染源的数量占全省总数的51.35%。从行业来说,非金属矿物制品业、纺织服装服饰业、农副食品加工业、金属制品业、木材加工等五个行业占到全省工业污染源总数的46.8%。此外,全省机动车保有量908.81万辆。
普查掌握了全省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情况,水污染物排放情况为,化学需氧量106.19万吨、总氮14.52万吨、氨氮4.26万吨、总磷1.68万吨;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为,氮氧化物70.49万吨、颗粒物71.12万吨、二氧化硫20.97万吨;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4068.10万吨,马鞍山、淮南、铜陵3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占到全省的45.8%,综合利用量约占全省的44.6%。
“普查摸清了生态环境底数,健全了全省污染源信息数据库。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刘天卓表示,此次普查建立了覆盖全省近12万个普查对象的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,构成污染源普查“一张图”。普查时间长,历时3年,提高了全民环境意识。
十年对比 环保成效巨大
—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、污染治理能力明显提升、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
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7年12月31日,这次的标准时点是2017年12月31日,整整相差了十年。
“这十年,是我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、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十年。从这次普查结果数据也能看得出来这十年的变化。”刘天卓表示。
变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。与“一污普”数据同口径(工业源)相比,2017年,在全省工业源普查对象数量增长96.8%的前提下,全省工业源化学需氧量、氨氮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分别下降了78%、87%、66%和37%,体现了我省十年来环境污染防治所取得的巨大成效。
污染治理能力明显提升。2017年,工业企业废水处理、脱硫、除尘设施数量分别是2007年的2.5倍、13.2倍和6.7倍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,污染治理能力大幅提升,和2007年相比,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增加了9.4倍,处理能力增加了2.6倍,实际污水处理量增加了3.5倍。生活垃圾处置厂的数量十年间增加了2.4倍,尤其是垃圾焚烧厂的焚烧设施处理能力增加了23倍。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厂的数量增加了5.2倍,设计处置能力增加了60万吨/年,是“一污普”的40倍。
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。2017年,我省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用水强度比2007年下降91.4%,综合能耗下降48.8%,主要污染物排污强度均呈下降趋势,下降幅度77.1%至96.4%。重点行业产能集中度提高,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。全省电力行业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减少了85%、73%;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了71%。
“从十年对比看,我省绿色兴农的新格局初步形成。”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处长纵风云分析说,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相比,2017年全省畜禽养殖业养殖量对比2007年增长了1.32倍,与此同时,农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,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下降了49.0%;畜禽养殖业平均粪便综合利用率升至84.68%,平均尿液综合利用率78.31%;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.8%。
揭示趋势 支撑精准治污
——普查成果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支撑,所反映问题将被靶向攻坚
“通过和‘一污普’结果比较,十年来我省污染防治取得巨大成效,但此次普查也反映出问题,如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较大、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等。”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主任王成贵表示,今后工作中将针对问题继续努力,攻坚克难,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。
普查反映出哪些环境问题?王成贵表示,化学需氧量、氮氧化物、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这四项污染物的排放量仍然较大,而这四项污染物对我省当前大气和水的环境质量改善至关重要,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;农业源、生活源对水污染物的排放贡献比较大,机动车对氮氧化物的排放贡献占比高,颗粒物以工业源排放为主,工业源、生活源和机动车对挥发性有机物的贡献比较大,这些污染物排放涉及的主体多,而且和传统的集中排放不同,多是无组织排放,或者是面源排放,治理和监管的难度较大;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相对滞后,全省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能力较低,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;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。
“普查结果反映出我省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。”刘天卓表示,通过分析应用、归纳总结得出的规律和趋势性成果,为全省“十四五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支撑。
刘天卓表示,普查成果目前已应用于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的多项工作中。在依法保护好各类调查对象隐私的基础上,我省普查成果为“十四五”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、排污许可证核发、重点行业土壤详查、夏季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百日攻坚方案制定、地方标准制定和重大科研课题研究等多项工作提供基础资料,为精准治污、科学治污、依法治污提供有力支持。
关键词: